欢迎光临上海穆然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官网!镍满意!钛放心!
12年优质镍钛合金供应商穆然匠心打造合金!镍满意!钛放心!
全国咨询热线:021-57619991
19821234780
您的位置: 主页 > 合金知识 > 镍基合金知识 >

咨询热线

021-57619991

B30铜镍合金带材的热处理制度

作者:穆然时间:2025-09-10 16:23:53 次浏览

信息摘要:

B30带材经650℃×1h退火,Ni30%Fe1%,船舶螺旋桨用,执行GB/T2059。退火后延伸率升至30%,耐海水腐蚀,消除加工应力,适配船舶加工。

B30铜镍合金带材的热处理制度聚焦于实现均匀组织、良好塑性、稳定耐蚀性与加工回弹的综合平衡。该带材以Cu含量约70%、Ni含量约30%为主,微量元素如Fe、Mn在0.5%以内,力学性能通常以抗拉420–520 MPa、延伸率12–25%、硬度HB70–95为目标,导电率约15–22%IACS,密度约8.7 g/cm3。不同厚度与宽度对热处理的温控要求不同,薄带更易出现温场梯度,需要分区温控和快速均匀冷却、避免局部过热。

技术参数

  • 化学成分区间:Cu 68–72%,Ni 28–32%,Fe≤0.2%,Mn≤0.4%。
  • 机械性能目标:抗拉强度420–520 MPa,断后伸长12–25%,维氏/洛氏硬度HB70–95。
  • 导电性与热导:IACS 15–22%,热传导需考虑Ni含量对导热的抑制作用。
  • 工艺适应性:适用于波纹带材与平整带材,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 0.4–0.8 μm区间,涂覆前后应保持均匀化学成分分布。
  • 热处理制度要点:解淬/再结晶退火温度800–860°C,保温0.5–1.0 h,水淬或等量冷却;若需要提升表面硬度与耐磨性,可在400–450°C进行时效,时效1–4 h,随后缓冷。对于较厚的带材,退火区温度分区控制尤为关键。晶粒目标通常控制在40–80 μm范围,避免晶粒粗化影响耐蚀性。

行业标准

  • 美标体系示例:ASTM B152/B152M系列(Copper Sheet, Strip, Plate and Flat Bar)与ASTM B170/B170M系列的铜及铜合金薄带材规范,作为铜镍带材热处理后性状的一致性参照。
  • 国标体系示例:GB/T 5231/GB/T 5232等铜镍带材相关条款,结合GB/T 4339等对表面状态与低温脆性的要求,形成混合标准体系中的工艺对照。

材料选型误区(3个常见错误)

  • 误区一:Ni含量越高越耐蚀越好。实际效果取决于Ni与Cu的协同作用,过高Ni会削弱塑性与加工性,且成本显著增加。
  • 误区二:越薄的带材越容易实现均匀晶粒。薄带若轧制温场控制不到位,易出现边缘过热或应力集中,导致晶粒分布不均与加工回弹增大。
  • 误区三:所有热处理都需统一温控。不同厚度、不同表面状态需要定制化的退火温度、保温时间及冷却方式,简单套用单一工艺容易引发晶粒分布、内应力和耐蚀性波动。

技术争议点

  • 热处理温度对耐蚀性与力学性能的权衡仍存分歧。观点A偏向较高退火温度以促进再结晶的均匀性、提升加工性,但晶粒可能变大而略降耐蚀性;观点B强调降低退火温度、缩短保温时间以限制晶粒长大,同时通过表面处理或局部热处理改善耐蚀性。实际应用中,需结合带材厚度、表面状态及后续加工工艺进行综合评估。

行情与数据源混用

  • LME等国际数据源显示,铜价在9000–9800美元/吨区间波动,对CuNi带材的定价有直接传导作用。上海有色网(SMM)提供的CuNi带材现货报价约60,000–90,000元/吨,价差受汇率、进口关税及市场供需影响而波动。混合使用美标/国标体系时,价格层面需以实际出厂检定单的标准条款为准,确保材料批次的一致性与可追溯性。

应用与工艺要点

  • 热处理制度需要与后续加工配套,退火后要做好表面清理与控冷,避免氧化膜影响复涂与焊接性能。镀铜、表面涂覆或涂层前的清洁度等级应与后续焊接/组装工艺匹配,确保黏结强度与耐蚀性稳定。对腔体、阀件等海洋环境应用,需关注腐蚀介质中的氯离子对CuNi带材的侵蚀敏感性,防护层与表面处理方案应与热处理制度协同优化。

以上信息以B30铜镍合金带材为对象,围绕热处理制度展开。技术参数、行业标准引用、常见选型误区及争议点的综合呈现,力求在混合标准体系与跨境数据源环境下提供可操作的工艺参考。
B30铜镍合金带材的热处理制度

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: